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及椎体成形术或分离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江宁;郭钧;刘铖;郭玮;郝志亚;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PPS)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联合分离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PS+PVP,37例)和B组(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分离手术,4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疼痛、椎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和总生存期。结果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随时间变化而不同(P<0.05);A组VAS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低于B组(P<0.05);A组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均高于B组,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则低于B组(P<0.05);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总生存期、随访期间的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分离手术治疗有助于促进椎体功能的恢复、减轻脊髓神经压迫,其效果优于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PS+PVP术,但接受分离手术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较差。
LYM、PLT、NLR、LMR、LYM×PLT及CRP联合对成人甲型流感合并肺炎的筛查价值
曹飞;孔成成;宋静静;白鹭;刘佳;胡万梅;孙成栋;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LYM)、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淋巴细胞与血小板乘积(LYM×PL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对成人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合并肺炎的筛查价值,力求为筛查甲流合并肺炎提供简单且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的287例甲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基础疾病)、CRP及血常规分类计数,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血小板(PLT),并计算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LMR、LYM×PLT。所有甲流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肺炎组(138例)和非肺炎组(149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CRP和血常规分类的组间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在甲流合并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肺炎组年龄、肺部疾病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肺炎组(P<0.05),肺炎组NLR和CRP水平较非肺炎组升高(P<0.05),LYM、PLT、LMR和LYM×PLT水平低于非肺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LYM(OR=1.523,95%CI:1.033~2.246)、低PLT(OR=1.859,95%CI:1.208~2.861)、低LMR(OR=1.828,95%CI:1.182~2.799)、低LYM×PLT(OR=1.861,95%CI:1.262~2.743)、高NLR(OR=1.684,95%CI:1.142~2.482)和高CRP(OR=1.223,95%CI:1.015~1.473)是甲流合并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联合诊断的Logit(P)=-7.778+1.351×LYM+0.022×PLT+0.096×CRP+0.386×NLR+1.084×LMR+0.010×LYM×PLT。ROC曲线结果显示,与单一指标相比,LYM、PLT、NLR、LMR、LYM×PLT及CRP联合诊断模型用于筛查甲流合并肺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07(95%CI:0.874~0.940)。结论 较低的LYM、PLT、LMR、LYM×PLT和较高的NLR、CRP提示甲流合并肺炎的可能性较大,LYM、PLT、NLR、LMR、LYM×PLT及CRP联合对甲流合并肺炎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任宏媛;李春蕊;杜瑞;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集(182例)与验证集(78例),另根据患者放化疗治疗效果,将建模集患者分为缓解组(66例)和未缓解组(11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软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性曲线分别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准确度、临床净收益进行评价。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经放化疗治疗,有效缓解率为35.00%;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月经状态、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初诊时腋窝淋巴结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组年龄≤40岁、TNM分期Ⅲ期、Ki-67高表达占比、瘤体最大直径、CA153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P<0.05),高密度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占比高于未缓解组(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TNM分期Ⅲ期、Ki-67高表达、瘤体直径大、CA153水平升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低密度均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集和验证集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771;两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均>0.05,拟合度良好;决策性曲线结果显示,两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初步发现了影响乳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6项指标,据此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提高临床有效缓解率。
不同人群血清GPD1、CCL5、SGK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刘佳;目的 探究不同人群血清甘油-3-磷酸脱氢酶1(GPD1)、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102例乳腺癌患者为癌症组,选取同期10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10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GPD1、CCL5和SGK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D1、CCL5和SGK1水平对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良性病变组和癌症组患者血清GPD1水平下降,CCL5和SGK1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癌症组患者血清GPD1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CCL5和SGK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血清GPD1水平下降,CCL5和SGK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患者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CCL5和SGK1是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GPD1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GPD1、CCL5、SGK1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显著高于GPD1(Z=2.005,P=0.045)、CCL5(Z=2.410,P=0.016)和SGK1(Z=3.068,P=0.002)单独诊断。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GPD1水平下降,CCL5和SGK1水平上升,三者联合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膀胱癌组织中CBX7 mRNA、miR-21表达及诊断价值分析
胡伟强;王龙;杜岳峰;甘为民;张刘勇;刘坤龙;张振琪;可龙龙;王琰涛;目的 检测在膀胱癌组织中色素框同源蛋白7(CBX7 mRNA)、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联合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高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BX7 mRNA和miR-21的表达,分析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BX7 mRNA和miR-21的表达情况、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膀胱癌组织CBX7mRNA、miR-21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膀胱癌组织中CBX7 mRNA与miR-21表达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X7 mRNA、miR-21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BX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MN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膀胱癌组织CBX7 mRNA表达低于TMN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TMN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膀胱癌组织miR-21表达高于TMN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膀胱癌组织CBX7 mRNA与miR-21表达呈负相关(r=-0.188,P<0.05);CBX7 mRNA、miR-21联合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67%、82.50%。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CBX7 mRNA表达下调,miR-21表达上调,CBX7 mRNA与miR-21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在中国,转化医学已成为国家在生物医学领域里一个重大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

最新动态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0